原標題:中國人口進入零增長區間,專家分析四因素致出生人口快速下降
澎湃新聞記者 胡丹萍 1月17日,國家統計局發布最新的人口數據,2021年我國出生人口1062萬人,死亡人口1014萬人,我國人口年自然增長率逼近零增長時代。 國家統計局此前公布的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出生人口為1200萬人,2021年出生人口1465萬人,2021年出生人口1523萬人,2021年出生人口1723萬人。 近5年的出生人口來看,我國出生人口下降趨勢明顯。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表明,2021年我國育齡婦女總和生育率為1.3,已經處于較低水平。專家計算2021年我國育齡婦女總和生育率將創下新低,達到1.15左右。 如何看待我國新生人口數量下降趨勢?未來我國人口數量會出現負增長嗎?發錢補貼能提高我國生育率嗎? 我國人口進入零增長區間,比預期提前5年左右 人口是社會發展的主體,也是影響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關鍵變量。近年來,人口數據發布都會引發關注,出生人口下降趨勢明顯。 中國人民大學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教授陳衛指出,過去的多數人口預測中國出現人口零增長甚至負增長預計是在2027年以后,但根據目前的人口變化和新出生人口數據,中國人口零增長會比預期提前將近5年。 對于我國生育水平的下降,許多專家都已經有心理預期。 中國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的一個研究團隊提出了一個零增長區間的概念。中國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賀丹解釋,出生人口和死亡人口相差100萬的時候,就處在人口零增長區間,“十四五”期間我國人口會進入零增長區間。零增長區間的時間可能延續5年甚至更長時間,等人口變化穩定之后,才能確定是否進入負增長階段。 七普數據表明,2021年我國育齡婦女總和生育率為1.3。陳衛預計,2021年的育齡婦女總和生育率將降至1.15左右。這一數據低于1.5的國際警戒線,掉落這一水平以下通常被認為可能陷入“低生育率陷阱”。 但在陳衛看來,沒有必要過分糾結于短期內生育水平的高和低。即使夫婦的終身生育水平不變,比如平均都是1.8,那么在某個時期上仍然有可能是1.2,或者也有可能是1.8。因為生育指標會受到各種因素的干擾。 “雖然現在的生育率很低,但并不意味著未來長期下跌,生育率是波動的,變化也有規律?!标愋l告訴澎湃新聞。 建國以來,我國的出生人口經歷了三個高峰,呈現出周期變化的特點。 陳衛解釋,人口的變化有周期性,出生高峰或低谷每20余年會不同程度地重現,上世紀90年代末到本世紀初我國生育率大幅度下降,降到了1.5以下。 “那時候出生的人也就是90后和00后這些人,現在正是生育的主力。他們本身人數就大幅減少,所以現在的出生人數肯定會下降,生育率會很低?!标愋l解釋,但是七普數據顯示2021年后我國出生人口又有一個高峰,這個高峰帶來的出生人數和生育率的上升將在2030年以后逐漸出現。雖然周期性的波動會不斷出現,但未來波動的高峰不會完全達到以往的高度,會分散和降低。 陳衛預計,未來中國10到20年人口的自然增長不會一直持續下降,會在零增長附近波動,也可能會出現負增長但不會有快速負增長。 多因素疊加致新出生人口下降迅速 賀丹總結了我國出生人口快速下降的原因為四大效應疊加,包括經濟社會發展長期效應、育齡婦女規模下降效應、生育主體代際更替效應、新冠疫情下的延后效應。 “經濟社會發展成為生育率下降的主導因素,比如受教育水平、人口流動與城鎮化水平、社會保障福利水平提升?!辟R丹告訴澎湃新聞,加上“十四五”時期生育旺盛期婦女規模加速下降,從2021年的1.41億將降至2025年的1.11億,年均減少620萬人。 這兩年發生的新冠疫情對于生育的影響十分明顯。賀丹表示,新冠疫情發生以后,許多人都面臨工作不穩定,收入減少,有調查顯示約30%原有婚育計劃人群推遲安排。 什么是生育主體代際更替效應?賀丹解釋,目前90后成為生育主體,90后是中國改革開放以后出生的,他們的婚姻觀念,對生活品質的要求和對自我發展的要求,跟前面幾代人相差較大。他們初婚初育年齡延后,不婚不育比例上升。 陳衛認為,盡管中國的婚姻推遲一直在發生,但是最近10年來出現加速推遲,他稱為中國的“婚姻革命”,因為這是在婚育政策不斷放松、沒有限制背景下發生的。